•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集锦 > 专题回顾 > 2019年专题 > "广东万里碧道进行时"专题 > 工作进展
  • 水碧岸美入画来——韶关市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纪实

      “今天特意带家人来碧道‘打卡’,这里清水潺潺、空气清新,又能远观丹霞山,像一幅美丽的画一样。”日前,记者在位于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阅丹公路旁的环丹霞山碧道上采访时,在岸边散步的市民祝小庆如是表示。

      自2019年4月30日,我市环丹霞山碧道获批成为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之一后,我市碧道建设布局全面铺开,计划2020年至2022年每年完成100公里以上建设任务。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市共完成碧道建设长度109.02公里,完成投资2.30亿元,完成率为89.8%。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正在充分呈现。

      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

      “我市于2019年9月启动市级碧道规划工作,今年10月已完成《韶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送审稿),目前正在报市政府审批。”市水务局河湖管理科科长刘序禄介绍。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碧道建设任务,市河长办专门成立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按照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坚持从设计源头出发,以争创“广东最美碧道”为目标导向,认真研究谋划设计方案,制定标准流程和工作规范,实行全过程监管,推进精品建设和精品管理。

      《规划》主要以乡村型碧道为主,自然生态型和城镇型为辅,构建市域碧道规划建设总格局,规划碧道总长933.2km,以北江水系为主要干线,以河湖水域及岸边带为框架,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休闲和经济等功能,充分整合南岭自然资源,打造北江南岭山水画廊碧道。

      其中,在仁化至韶关城区北部段,打造“大丹霞世界地质魅力碧道”;韶关城区北部至南部段,打造“大南华中华禅宗文化碧道”;南雄至始兴段,打造“南雄水陆商贸碧道”;结合北江及其沿线支流水系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等特点,形成武江特色山水人文长廊、丹霞魅力画廊、浈江历史文化长廊、清化河客家文化长廊、粤北新城风光带、饮水思源长廊、小城田园风光带、新丰江生态休闲长廊等八段不同功能主题的碧道建设布局。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致富道”

      今年4月底,环丹霞山碧道省级试点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碧道长7.1公里,沿线建设集休闲性、生态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水廊道,设置观景平台、沿河栈道、休憩廊架等,突出休闲、康体、运动、游览等功能,实现水碧岸绿、水岸联动,形成大丹霞世界地质魅力水陆复合游憩线路,走出了一条以碧道建设牵引韶关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该项目贯穿丹霞街道车湾村、夏富村两个村,以前这里的农家乐只有几家,碧道建好后已经有20多家,包括农副产品销售等‘吃、住、游’方面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正逐渐得以显现,直接受益人口达到8000多人。”仁化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永新介绍,在推动全域旅游的同时,该项目在助推乡村振兴、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据介绍,我市碧道项目建设注重碧道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与周边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重在生态宜居和保护生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游憩系统,打造沿线连片生态空间,通过碧道建设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人居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随着我市碧道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对于如何做好建后的管护工作,刘序禄介绍:“我们正在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来维护碧道的运行管理,确保取得长足效果,切实把碧道打造成为我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道、景观道、致富道,让沿线村庄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