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剪影

科技赋能 数字应用 威海“智慧居家养老”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0日 11:43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 访问次数:



科技赋能,数字应用。作为老龄化程度居全省首位的城市,威海把“智慧养老”作为优化提升养老服务的新引擎和新动能,作为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重要手段,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统筹规划,高站位推进,大力推广“互联网+”“物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有效解决智慧养老需求难对接、服务难落地、质量难监管问题。

日前,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51个优秀案例名单,威海市“铺开‘三张网’ 打造智慧居家养老工程”案例上榜。

搭建“政府+市场+社会”全方位聚力的“信息网”,有效破解智慧养老需求对接难

坚持政府主导,打造“1+2+N”智慧养老信息体系。“1”是指投入 1100 万元,采用“新三网”融合技术、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建成全省首个市域一体、覆盖城乡的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2”是指通过打造大数据库、开通居家养老服务热线,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居家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对接。投入 400 多万,建立涵盖全市所有老年人基本信息的大数据库,实现对老年人的年龄分层、地域分布、居住状况、子女情况、养老服务需求等数据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为养老服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打造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热线,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对 21 万入网老年人每户每月补贴 10 元话费,发放具有“SOS 一键呼救、服务一键联通”功能的老年话机。目前,热线在网用户达 82 万人,日均受理来电 3500 余件,八年来累计受理服务事项 350 余万件,提供上门服务 40 余万次。“N”是指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不断升级,实现功能拓展,已发展成为涵盖智慧化服务体系、智慧化管理体系、智慧化营销体系、智慧化运营体系四大体系,连接政府、加盟商、养老服务组织、老人、子女五大群体,汇集养老地图、主动关怀、防走失智能监管等 15 个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信息体系。

坚持市场化运作,引进培育智慧养老服务品牌,完善四级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把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作为重要抓手,吸引更多专业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智慧养老创新深入发展的新局面。市级层面,委托5A 级社会组织运营威海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虚拟养老院”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咨询、日常生活照料、智能设备联动、APP 和微信线上商城等“点单式”智能养老服务。搭建实体展厅,让老人零距离体验各种智慧化养老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运营,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先后荣获“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中国智慧城市养老服务领域优秀单位”等荣誉。县级层面,依托盛泉、万福苑等本土养老服务品牌,建成一批智慧化的县级示范养老机构,通过向外辐射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一网统管”。镇街层面,引进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智慧养老服务企业,打造龙山湖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高标准、智能化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智慧养老服务指挥中心,将老人、家属、镇街医院、家庭医生、养老服务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服务、监管一体化镇级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层面,培育沐浴阳光、祥福家等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打造一批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站,构建“321”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3”即区民政、街道、社区“三级监管”,“2”即助老卡和志愿者卡“两张卡”,“1”即 N 个服务商、社会组织同参与的“一张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六助服务,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健康管理等功能。

深挖社会养老资源,创新打造“幸福公益银行”,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打造威海市积分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创建“幸福公益银行”专栏,借力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引入“助老服务积分”兑换个人信用积分“海贝分”制度。截至目前,参加活动人次数达 3万余人次,活动积分 60 余万分。率先探索“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暖心食堂”模式,通过信用积分平台,引导农村“巧厨娘”志愿服务队参与助老餐厅服务运营。

织密“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慰藉”全天候响应的“服务网”,有效破解智慧养老服务落地难

生活服务快速响应。居家养老服务热线整合各类服务加盟企业 3258 家,面向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类、生活咨询类、政府购买服务类和紧急救助服务四大类二百余项服务。只需一个电话,专业的照护服务就会派送到家。在电话语音服务的基础上,开发微信小程序、居家服务查询一体机、网上商城、手机 APP 等多渠道开展服务。创新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低保、特困、重点优抚对象等六类困难群体,每人每月提供 30—60 小时(600—1200 元)的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服务,累计服务老年人 300 多万人次。开展失智居家老年人防走失智能定位手环项目,发放防走失手环 4万余只、智能腕表 1180 部,与 110 警务平台三方联动,实现电子围栏报警 2629 例,成功帮助 146 位老人安全回家。推进“开放式”助餐服务,通过自动生成就餐二维码,社区、村居老人或其子女线上提交服务需求,逐步实现线上点单、在线结算、实时记录。

医养健康服务触手可及。应急救助一键调度。在老年话机、防走失手环等智能终端设备设置 SOS 一键呼救功能,老人如遇身体突然意外,按键发出服务请求,市级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就会第一时间联系家人、医院并同步推送老人备案的健康信息,使老人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医疗救助,实施紧急救助 467 例。试点为困难孤寡老人发放照护包,安装智能监护“1+6”系统,感应孤寡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生命轨迹,实施 24 小时健康安全防护。将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和卫健委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对接,形成医养结合养老信息数据。

主动关爱服务情暖人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语音呼叫服务的方式,为全市独居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包括紧急救助、生日祝福、用药提醒、节日问候等项目的主动关怀服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关爱万余次,在为独居老人提供有效的防疫指导、缓解焦虑情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筑牢“标准化+精准化+规范化”全过程管理的“保障网”,有效破解智慧养老服务监管难

推行标准化建设。针对各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先后制定 368 项标准,被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对加盟企业服务情况实行 100%电话回访,建立信用奖惩制度,对回访满意率高、服务质量好、信誉度高的企业进行奖励,反之纳入诚信黑名单。

实施精准化管理。强化政府购买服务主体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行“一人一码”,工作人员上门“扫码服务”,确认位置、时长和质量,确保居家服务落实落地。投入 360 万元打造智慧消防养老平台,对全市社区日间照料场所的用电安全、消防防水系统、燃气使用情况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测和智能风险管理。

实施规范化管理。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规范化智慧养老服务长效监管机制。如对全市 500 余处城乡老年餐桌进行信息化监管,实行“刷脸”就餐,对餐厅布点、套餐销售情况、总销售额等数据利用智慧大屏进行实时监测,对厨房等重要部位全程布控,保证老人放心享用“一餐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