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问政

威海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7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构建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2日 13:50 信息来源:威海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邢素英委员、高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从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出发,高点定位、创新发展,坚持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体系完善和需求满足相结合、互融发展和多元模式相结合,全面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建成已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日间照料服务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81%的农村社区,培育10多个本土社区养老连锁品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三力齐发”,构建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体系。一是服务设施持续增量。制定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推动实施《威海市居民养老服务保障条例》,明确新建居住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属于国有资产,落实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全市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占比达到93.7%,日间照料服务辐射100%的城市社区。二是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连续5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推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城市社区食堂、农村老年餐桌建设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及20余项配套文件,打造“城市十分钟、农村二十分钟”养老服务圈。三是资金投入持续增长。地方留成的福彩公益金50%以上用于支持养老发展。争取中央社区居家试点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配套资金近4亿元,扶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培育、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等项目发展,拉动社会资本近40亿元。

(二)“四式联动”,构建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一是打造“智能化、购买服务的居家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打造威海市养老服务中心(虚拟养老院)项目,布局“两厅七中心四个工作站”(养老成果展示厅、老年产品展示厅;12349呼叫服务中心、积分养老服务中心、质量管理中心、养老咨询中心、项目孵化中心、文化教育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打造市域一体的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3000余家,通过OTO的运作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紧急救助、养老服务、助餐送餐等24大类200多项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八年来共受理各类服务事项350余万件,提供上门服务40余万次,日呼叫量3500余次,实施紧急救助467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21万入网老年人每户免费赠送话机,并每月每户补贴10元话费。发放防走失手环4万余只、智能腕表1180部,实现电子围栏报警2629例,成功帮助146位老人安全回家。2018年以来,居家养老平台探索推行积分养老模式,投资470万元,打造2000平方米积分养老服务中心,逐步建立积分消费、公益助老、社会参与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同时,在镇(街)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优先吸纳养老服务公益类组织,累计培育各类养老社会组织近千个,推动与全市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对接,大力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逐步实现智能化养老服务全覆盖。二是打造“嵌入式、连锁运营的微型机构服务模式”。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日间照料设施升级,打造社区、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居家养老、短期托养、助餐等服务。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建、扩、改、转等方式,打造集老年康复、中医药治疗、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医养结合机构。三是打造“专业化、定制服务的社区服务模式”。实施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政府买单、实体操作、分类服务、监督管理”的方式,将低保、城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七类老年群体纳入政府买单范畴,每人每月提供30—60小时(600—1200元)的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服务,累计服务老年人79万人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进东软熙康健康设备及掌上云医院的医疗服务平台,建设30处“健康小屋”,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检测服务,实现全程健康管理。四是打造“就地化、多元投入的农村照料模式”。统筹城乡资源,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的老年无障碍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地区老年人用水难、行路难等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投入50万元,将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纳入全市居家养老信息平台,由平台定期开展主动关爱提醒服务。在每个村设立一名民政协理员,负责对本村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定期走访和帮扶工作。激发农村幸福院活力,建成500余处农村老年餐桌,覆盖千余个村(居),日均服务2万人次。大力实施乡镇敬老院整合提升专项行动,将32处敬老院合并成立14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供集中供养和居家养老服务。

(三)“三化同步”,构建社区居家养老多元发展体系。一是标准化规范建设。积极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制定362项服务标准。以省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为抓手,共制定619项标准,建立社区居家养老领域整套标准体系。二是专业化培养培训。以职业教育为根本,推动市内3所职业技术院校设置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招收学员超过200人。连续多年实施千名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及以上等级,分别给予5000元、7000元、10000元的一次性补助。三是市场化高效运作。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模式,鼓励各类资本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增容扩面、服务人群覆盖延伸。全市培育72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中,全部为社会资本运营,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经验启示

(一)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养老大数据,实现科学精准服务。投资400万元,搭建全市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老年人口信息普查和能力评估工作,成立市、区(市)、镇(街)、村(居)老年人能力评估委员会(小组),完成全市66万多老年人口信息普查和录入工作。通过数据中心、报表平台建设和手机APP开发,平台已具备了详细统计老年人健康、医疗保障和服务需求等数据信息功能,有效地促进政府制定养老服务发展相关决策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二)通过资源整合方式,打造微型机构,实现老年人就地养老意愿。立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实际需求,发挥各类要素资源的集聚优势,在居家和社区养老领域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委托专业的养老服务组织运营等方式,建设社区微型养老机构、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将社区养老服务、中医医疗、康复护理、便民生活等资源聚集到一起,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短期托养、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既节约了成本,又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满足了就地养老的需求。

(三)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供给。拓宽资金渠道,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财政保障,盘活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社会力量逐步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营主体。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站位,统筹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市级层面,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统筹推进,积极争创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络城市。县(市、区)层面,有效发挥县级政府自主权,统筹城乡区域、老年人群、服务需求、参与主体、发展要素、供给模式、支持政策,因地制宜,综合发力,积极争创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示范县(市、区)。

(二)强化引领,落实保障。政策方面,将出台“十四五”威海市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制定《关于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继续从用地保障、建设补助、运营奖补、税费减免、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资金方面,将结合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最新补助方案,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制定修改市级专项资金配套政策,重点向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倾斜。

(三)完善体系,增效赋能。坚持以老年人养老需求为导向,搭建市—区市(开发区)—镇(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医疗、健康、养老融合发展,特困老年人兜底养老、困难老年人扶助养老、社会老年人自主养老统筹发展,基本养老、普惠型养老、互助性养老共同发展,实现功能齐全、运转有序的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到基本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开展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示范工作,建设7处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的建筑面积1000平米以上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探索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等服务;继续推进城乡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再建100处农村老年餐桌,城乡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突破600处;进一步引入“互联网+”智能化应用,运用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挖掘大数据利用开发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服务等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